原来早教可以这样做科研,不明觉厉!
发布时间:2019.09.16 来源:和乐小镇
我们都知道,教学工作是早教园的工作轴心,而教育科研工作,称得上是教学工作的内驱力。
为响应绿城儿童发展研究院的理念引领和教学支持,提升公司从教人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2017年12月2日,绿城育华特邀研究院核心组专家之一——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博士《以科研的思路去工作》为主题展开沙龙分享。绿城育华的教研人员、园长、骨干教师们积极参与,踊跃交流。
王健敏博士认为,幼教老师给外界的感觉是感性之美,但其实,我们还可以收获另一种美,那便是理性之美,这是教育科研能为我们带来的。一位幼教名师,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1、首先要以教学理性作为支撑,在课堂上打拼,可以轻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安抚孩子的情绪,提升孩子对自己的认同度。
2、需要具备做课题研究的觉悟,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需具备一边工作一边思考的能力,在同一领域不断钻研,精益求精,克服外界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收获科研成果。
然而,王健敏博士同时指出,早教课题研究不是为了研究本身而进行,而应是幼教老师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出发,学会思考和观察,这才是科研的核心意义。
那么,课题研究有多高深?幼教行业究竟该如何做好教育科研,并让科研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服务?王健敏博士根据半生科研经验,总结了三大原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一事一例:以研究直面问题
解决在早教过程中遇到的工作困难,才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从问题到课题,需从身边问题着手,从现实出发,避免假大空,使课题研究具有实际解决意义。从问题的提出,到核心概念的形成,再到内涵解读,我们需聚焦问题现象,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并深入进行专题调查,观察研究,获得专项数据,做好相关行为分析,并突出课题特色。让课题研究尊重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切实可行,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改一得:以改革创新工作
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如何保持我们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热情?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动脑,让工作富有创意。而工作创新,始于理念变革。王健敏博士从童话中的游戏王国、将幼儿园庭院建设成百草园、离园45分钟课程设计等案例出发,倡导我们坚持“兴趣第一,知识第二;自信第一,能力第二”的教学理念,从教知识走向教状态。想“小事”,从生活小处入手;想“奇招”,让教学工作别出心裁;想“特色”,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愉快而更富成效的科研与教学成果。
一思一悟:以反思锻炼经验
教育孩子和做课题研究一样,需要幼教工作者经常动笔,善讲善写,及时做好工作记录,反思家长和孩子对你的态度,总结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此才能悟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收获宝贵的经验财富和良好的口碑。用科研来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导园所制度的变革与优化,让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同步提升。
在沙龙现场,我们的园长和骨干老师针对目前所做的课题研究,纷纷向专家提出现阶段所遇到的困难,寻求王健敏博士的分析与帮助。王健敏博士以专业而清晰的科研思路,生动而鲜明的案例分享,为绿城育华的幼教工作者们一一分析解决,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理念与行动的升华。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学前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早教行业百家争鸣,给予了孩子更早的启蒙;同时也是最差的时代,各类育儿机构和资讯铺天盖地,水平良莠不齐。所以,如何优化孩子的学前教育,对绿城育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坚持以科研的思路去工作,理性、严谨、富有创意,一切从身边孩子与环境的现状出发,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我们的保教质量,为孩子创建一个自由想象、快乐成长的童年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