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范名誉院长领衔分享澳新早教理念 为园长们开拓视野专业赋能
发布时间:2019.09.16 来源:绿城教育
为汲取国内外优秀先进理念,不断提高教学品质,构建更适合婴幼儿的成长环境,每阶段绿城儿童发展研究院都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展开系列园长沙龙,为园长们开拓视野、专业赋能。
本期,绿城儿童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原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林正范教授受邀,在“澳新早幼教考察分享沙龙”上为我们带来一场主题为“澳新早幼教的‘环境’及‘善心’解读”的内容分享。
林正范教授以“什么是教育环境”为开场提问,有园长认为教育环境是一个能激发孩子想象和创造,支持其发展、适宜其能力培养的环境,有园长则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体现园区特色,展现教育理念的环境。
园长们的回答为“教育环境”的诠释不断丰满羽翼。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新的灵感,引导绿城教育构建更优质的教育体系。
作为杭州师范大学的首任校长,林正范教授一生与教育事业打交道。在澳新早幼教考察之行中,令他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教育环境中的自然构建。
在澳新各早教园区内,落叶、树枝、树皮、松果、花朵等自然特征随处可见,无论室外还是室内,都是无形中引导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关于自然的认知。
并且,他们同样重视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自主活动,培养儿童在安全的自然环境下的各种生存能力,避免成人的过度保护,避免过多局限于室内活动。
这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截然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当代教育环境中令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当环境成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教师应当为儿童创设适合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活动、自主探索,透过环境实现对儿童的教育。
那么,儿童需要怎样的“环境老师”呢?
林正范教授通过国内外的早幼教园区环境对比,结合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出在创设早幼教园区环境时,应当对“户外的环境”“设计的环境”以及“独处的环境”予以思考和重视。
● 户外的环境为婴幼儿“感知觉——运动探索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会”,接收到了来自各种不同事物,包括温度、气流等的刺激。
● 设计的环境主要是以一致性的、结构化的空间为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自由,以婴幼儿视听觉、运动和感觉体验,促进其身体、认知技能和社交的发展。
● 独处的环境为儿童提供恰当、安全的独处空间,以及一对一的亲密空间,支持幼儿自我概念和个人同一性的发展,是为心理必需品。
绿城教育一直以来秉承“善心·信心·好奇心”的三心育人理念,此次在新西兰遇到关于“善心”的诠释,林正范教授顿觉有新的感悟,在沙龙会上一并与大家作出分享。
Manaakitanga,新西兰毛利语,包含了培育情感联系、关心他人、给人家一般的感觉、负责、与人为善、热情好客、尊重他人以及爱护环境的含义。
在照片展示墙中,林正范教授也发现新西兰早教对于儿童善心的培育有着多样化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学会以轻柔的抚摸感受孕妇肚里的baby,令孩子在行为过程中体验爱护,感受友善,从小在心灵中播下关于“善”的种子。
在沙龙分享结束时,林正范教授对“什么是教育环境”的再一次提问,引发园长们的热切讨论。此次的分享会,结合专家学者的亲身体验,是基于前瞻的教育理念上的又一次洗礼。
我们相信,在理论与实操的双重累积下,奇妙园所精心准备的一切品质资源都将回馈给我们的孩子,带领着他们朝着更加积极、明媚的未来前行!